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智能出题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变量和变量赋值的含义,了解连接模块,询问积木和回答积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掌握赋值变量、分支判断等脚本的编程方法,熟练使用连接积木完成不同类型数据的连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整理思维导图分析编程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模块化编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变量赋值的含义,熟悉连接积木、询问回答积木的使用。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分析需求,根据需求整理逻辑流程图,并实现脚本编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们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的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来一场比赛呢? 请两组各派一名同学来用智能出题器进行10s内的比赛。 揭示主题———设计一个智能出题器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通过比赛调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参与中更能关注到智能出题器的运行过程,为分析任务需求做准备 二、任务分析 PPT展示本节任务流程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将任务按照逻辑顺序列出,初步引导学生整理思路。 三、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 PPT展示任务,学生上传角色和设置背景,学生自主完成。 2、实现互动 出题 ——— 键盘回答 | | 询问并等待 回答积木 学生练习:显示询问“5+4=?” 3、文字朗读 由于微机室环境和设备问题,说明暂时不使用文字朗读的情况。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询问积木的使用 四、知识探究 1、建立变量。 PPT展示,需要建立几个变量? 提示:加法运算需要什么哪些元素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创建完成4个变量并命名。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变量的作用和意义。 2、变量赋值 出提前给谁赋值:总数和正确数 出题过程中给谁赋值: 加数A:在1~100之间取随机数 加数B:在1~100之间取随机数 总数:每出一题就增加1 出题后给谁赋值:回答正确数,增加1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根据提纲进行提问,问题提示的引导,让学生对程序的思路更清晰 3、询问和答题 连接积木的使用,教师演示 既有变量,又有运算符,不是一个连接积木可以完成的。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教师需要从零开始演示加法运算提问的累加过程,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连接的作用 4、判断回答正误 学生回答思路,教师展示流程图 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判断程序。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 通过流程图理清思路 5、学生完善代码 提出流程图需求,学生完善代码,实现整个智能出题器的过程。 五、分享与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检验成果。 总结,加法算式由两个加数、加号“+”,等号“=”组成,在要询问的问题里,既有变量,又有运算法,要通过 连接积木组合起来,需要组合的多,就要多用几个“连接”积木。 作业布置 将脚本改一改,实现被减数和减数是100以内的非自然数减法运算。 课后反思 本节涉及到变量取随机数显示出来,判断变量在循环中递增进行赋值的过程,学生需要理清变量在哪一环节进行递增,程序代码逻辑逐渐变得复杂。 所以本节课将列表转化为逻辑流程图的方式,前后逻辑关系更加明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高效的编程习惯。 板书设计 智能出题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