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95078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5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 cover
《有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 难点: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导语: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战士离我们远去了,他就是鲁迅。鲁迅到死都在为别人考虑,他说:“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我们真的能忘掉他吗? 2. 解释并板书课题《有的人》 师:过去八十三年里,我们读他的文字了解他,在别人的文字里寻找他,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臧克家的文字里去寻找鲁迅的身影,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七课《有的人》。 (二)了解背景,解决疑难字词 1 .学习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3.了解写作背景 1949年,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地纪念他。诗人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人民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4.揭示并板书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齐读课题。 5.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在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或词的下面加“· ”,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字或词的后面画“/”。 6.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āng xiǔ shuāi 臧克家 不朽 摔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播放音频,初步感知课文的节奏。 3.指导朗读(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停顿。) 4.齐读课文,思考:《有的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课文中哪个词反复出现?(“有的人”)出现了几次?(8次,每小节两次) (2)这两次“有的人”所指的对象一样吗? (文中写了两种人,一种是为民服务的人,另一种是欺压人民的人)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是如何写这两种人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节与节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比) 6.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①活———死了 生死价值观的对比 死了———活着 ②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③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比 ④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⑤摔垮———记住 ⑥名字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⑦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7.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2-4)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