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 一、文学常识 1、杜甫(712-770),字_____,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_____,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____”。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____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 出卷网川,在____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____ 3.全诗先叙事,后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 的博大胸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 2.三重( )茅 3.挂罥( ) 4.塘坳( )21·cn·jy·com 5.布衾( ) 6.广厦( ) 7.大庇( ) 8.突兀( )21·世纪*教育网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 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 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 三、课文理解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2、“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好在哪里?试分析 3、在描写秋风破屋时运用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4、群童为何抱茅? 5、“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6、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 出卷网。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出卷网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2·1·c·n·j·y 9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本文中表现诗人为了百姓的幸福宁可牺牲自我的句子是什么? 1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1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4、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 答案 1“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3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4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 出卷网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21教育网 5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6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9秋风卷茅 群童抱茅 秋宵屋漏 祈求广厦 10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 出卷网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