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4516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31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cover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把握童话故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把握童话故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教学过程】 1.导入 找出小女孩擦火柴的过程,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她分别看见了什么呢? 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 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 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很孤独,想得到了一些快乐; 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因为她太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 她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她的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因为她的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2.感受幻景———奶奶 小女孩前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在这漫天飘雪的年夜前,闻着街上飘的烤鹅的香味,她很冷、很饿、很孤独! 她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它的奶奶,相比于她的父亲,她想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当她擦燃火柴,奶奶出现的时候,她的心里充满喜悦的同时,也充满恐惧,她害怕奶奶的消失,于是她赶快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想留住奶奶。 从最初的犹豫,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再到擦燃一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奶奶的怀抱,小女孩什么都顾不得了。 3.结尾中,小女孩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为什么小女孩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她死了,这些也就消失了,她终于可以跟着她的奶奶去到一个平安幸福的国度,和一直疼爱她的奶奶在一起,所以,对于小女孩来说,死,才是唯一的解脱,才是走向幸福的正确途径,才能带着微笑面对。 4.在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 5.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6.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7、课堂小结 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