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2506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4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 cover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恐龙的一些基本知识; (2)学习如何写一篇描写性文章;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如何描写古生物恐龙,如何组织语言内容; 2.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赋予恐龙以情感形象。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交互式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相关绘画 2.恐龙模型或图片 3.合作学习小组任务分工表 4.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 运用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以前,同学们可能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也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有关恐龙的图片 (1)朗读题目,提出问题。 教师:对于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1:恐龙没有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 学生2:奇怪!恐龙还会飞吗 (2)教师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 ②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徐星,1969年7月出生,新疆伊犁人,理学博士。一直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他有关鸟类起源及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被有关评论文章誉为这些研究方面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发现的四翼恐龙被认为是和德国的始祖鸟一样的重要物种。2001年,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导入新课,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认读生字生词。(出示课件3)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鸽子 毫不相干 凌空 末期 形态 前肢 鸟翼 (1)识记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词典或者与同学讨论。 (2)抽读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隧”,翘舌音“崭、肢”。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隧、翼”的书写)(出示课件4) 笨 钝 鸽 毫 凌 末 描 隧 态 吨 颅 膨 肢 翼 辟 “隧”:左窄右宽。左部“阝”的笔顺是横撇弯勾、竖;右部“遂”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辶”,“辶”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捺。 “翼”:上中下结构。“羽”不带勾,要写得扁一些。 3.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5)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五彩斑斓:指色彩丰富,繁多耀眼。 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文中指恐龙演化成鸟类。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欣喜若狂:欣喜得像发狂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再读课文,弄清结构   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 精读重点 1.“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 2.初步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出示课件7)   ①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