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25830

25 灰雀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535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灰雀,教案
  • cover
《灰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灰雀》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课文思路清晰,先写列宁非常喜欢灰雀,接着写其中一只灰雀不见后,他循循善诱,通过对话使孩子认识到捉走灰雀是错误的,从而自愿放回灰雀。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少年儿童的美好品质,以及男孩的诚实天真和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在简短的对话和神态描写中,人物心理活动丰富饱满,值得细细品味。 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建立“灰雀档案卡”的方式认识“宁、胸”等6个生字,会写“谷、粒”2个字。 2.通过“事件推理表”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3.通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人物对话,以及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方法揣摩小男孩的内心想法,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难点:揣摩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学习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贴。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梳理案件,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 2.破案的第一步要梳理案件,如何梳理呢? 指名读第八单元篇章页的学习方法。 (2)我们应该如何默读呢?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3.案件梳理: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梳理案件经过图。 交流反馈。 现在咱们把词语送进句子里,谁来试试? 这个案件的受害者是谁?灰雀。 板块二:走近受害者,认识灰雀 1.锁定受害者二: 2.交流反馈。 预设1. 1.你怎么找这么快? 2.惹人喜爱的“惹”能换个词吗?招 讨 3.孩子们,请看档案卡,这只灰雀怎么惹人喜爱啦? 4.灰雀的歌声很“婉转”,谁知道它的意思?(声音很动听)颜色很鲜艳,动作很轻快。 5.孩子们,灰雀喜欢吃什么?学习书写生字“粒”。 板块三 推理事件,品读课文 1.案件中除了灰雀,还有哪些人物?(板贴列宁、小男孩) 2.案件推理: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1.交流反馈。 预设: 证据1: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关注语言 (2)证据: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是又不敢讲。 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 (3)证据: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关注标点符号 (4)证据: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 联系生活经验寻找线索。 (5)证据:“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2.当我们读懂了小男孩的内心后,再来分角色朗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板块四:案后反思,发现爱的方式 你觉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小鸟呢?列宁就像你们所说的一样,他喜欢灰雀,是怎样对待灰雀的? 列宁也喜欢灰雀,但他爱的方式不一样。正如艾瑞克·弗洛姆所说:“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了解列宁。 设疑:列宁难道不知道吗?为何又不动声色? 【板书设计】 灰雀 寻找 喂养 抓 仰望 列宁 男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