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9343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760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山居,PPT,20张,课件,秋暝,三首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第21课 山居秋暝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完善了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字词学习 孙 左右结构 sūn 王维简介 解读诗题 山居秋暝 点明地点。 点明季节。 点明具体时间。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整体感知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mínɡ huàn / / / / / / / / / / / / / / / /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明确诗意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喧:喧哗。 2.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3.春芳:春天的花草。 4.歇:停止,消失。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明确诗意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倩影, 清泉在山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来了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我在这样的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译诗 精读理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 秋暝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山中雨后的晚景。 首联 精读理解 “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精读理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 颔联 精读理解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淳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颈联 精读理解 以动衬静,达到了艺术上相辅相成的效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明月、松、清泉 喧、动、归、下 静 动 精读理解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任凭。 暗指诗人自己。 尾联 精读理解 《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山里洁净淳朴,于是决心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的一种反抗精神。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拓展延伸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