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东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新人音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芬芳茉莉》中的欣赏课。《东边升起月亮》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插曲,他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茉莉花》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从 18 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欧洲和美洲。 1840 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贝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刊登了这首民歌,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型广泛传播。从音乐中能够看出,普契尼将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色彩,符合剧情要求。 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目标指向 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体会其情感,理解《茉莉花》的重要性 感受乐曲情绪、力度和旋律走向。 目标一目标二 清楚歌剧《图兰朵》大致剧情,了解普契尼,加入自己的创意创编 了解《图兰朵》及作者普契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目标三目标四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水平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增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渐弱,他们在表达上与小学中低段有很大差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在语言上有所改变,能够一种成人式或对话式直接提问。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通过了解《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取材于《茉莉花》,让学生理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艺术表现:通过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能够听辨并能从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 3. 创意实践:通过聆听、欣赏,根据歌曲意境,创编符合故事剧情的歌词,并根据剧情分组演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文化理解: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大致的剧情,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为了增加歌剧的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茉莉花是美的,中国的民歌也是非常美的。 5、教学重难点: 1. 比较《东边升起月亮》与《茉莉花》相似 2. 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师:谈到歌剧,你能想到什么呢 ?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贵族的宠儿,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2.师:让我们欣赏一段歌剧片段在这个视频中你能找到哪些中国元素? 生:服饰、戏曲、音乐 1.欣赏音乐,提出问题2.回答问题,引入主题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聆听学唱乐曲 3. 刚才 ,我们听到的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它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作品。普契尼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歌剧作品,对世界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欣赏一下他的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师:欣赏《茉莉花》请记住它的旋律。同学们,这首茉莉花与我们之前欣赏的几首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吧!师:让我们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东方升起月亮》,说一说它与哪首歌曲相似?生:刚刚那首《茉莉花》师:作者约翰·巴罗在1792-1794年间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在其卸任返回英国的途中,巴罗听到了《茉莉花》一曲,并发出赞叹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就选用了《中国游记》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1926年, 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飘向世界。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