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17309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1课时 说课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498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16张,课件,1课时,读书,崛起
  • cover
(课件网) 四年级上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说课课件 1 2 3 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目标定位 目 录 5 6 7 教学重难点 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学会了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本课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可能不容易进入文本情境并产生共鸣。所以在预习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背景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在课上进行交流,为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经过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学习中渗透“读———思———议———悟”的学法。 目标定位 0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0 2 0 3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难点 过程设计 激趣导入: 1.教师:有这样一个人,他在12岁时就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都喝彩的一句话,你知道他是谁吗?那句话是什么 【通过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出本文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齐读课题,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师点拨:“崛”是兴起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过程设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意思,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②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最容易。 2、 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 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三件事。 设计意图①: 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由“读到认到写”的任务。 过程设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三件事。 1、周恩来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6) 2、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7-8) 3、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9-16) 设计意图②: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过程设计 初步探究,把握脉络: 1、初步探究,找切入点:我抛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文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几次?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关键词“中华不振”,在文中出现2次,进而引导学生划出句子。) 2、比较句子,交流发现:让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