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矩形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体会化归、建模、归纳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以多方位多角度刺激学生参与课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并掌握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方法,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矩形的性质的探究和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同学们,你们留意观察过这些图形吗?他们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回答:平行四边形、矩形、四边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矩形及其性质. 【教学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课堂自主演练”。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矩形的定义 老师演示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的形状,当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引出矩形的定义。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定义 ,把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的定义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归纳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探究2 矩形的性质 1. 学生拿出矩形纸跟着老师动手折叠探究矩形的对称性、然后多媒体动画演示。 【教学说明】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矩形的对称性,这样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归纳结论】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课堂上进行演示,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的变化。 在演示过程中提问: 问题1 四边形在运动过程中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问题2 观察四边形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是什么? 问题3 观察四边形在运动过程中改变的是什么? 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变:角的大小 问题4 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问题5 当有一个角等于90°时,其余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的角?(90°) 问题6当有一个角等于90°时,两条对角线的长有什么关系?(相等) 【教学说明】以图形变化为引入,让学生从变化的平行四边形中体会矩形,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为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好铺垫。 【归纳结论】矩形的性质定理: 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做一做:见教材第135页“做一做”。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见教材第135页例1)如图,矩形ABCD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12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AO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AO=OC=BO=OD. ∵∠AOD=120°, ∴∠AOB=60°, ∴△OAB是等边三角形. ∴AO=BO=AB=4cm, AC=AO+OC=AO+OB=8cm. 即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 例2.(补充) 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