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总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探究一:从哲学家的论战中揭示两大学说之分歧 探究二:从伟人的观点中把握矛盾普遍性 探究三:理解唯物辩证法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议题展示】 知识回顾 辩证法 来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进行对话、论战。在古代哲学家那里,指的是通过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后来,辩证法被当作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它本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称,叫《物理学后编》。当时在出版亚里士多德的文集时,编撰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学》,而把他研究有关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学学说放到《物理学》的后面,取名为《物理学后编》。 当这部著作介绍到我国时,学者严复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阐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学后编》就取其意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的学问)。所以,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根本观点 对 立 知识框架: 总 特 征 总 特 征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孤立的观点 对 立 对 立 片面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形而上学 探究一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探究一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承认矛盾 否认矛盾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 辩证法 联系的 观点 发展的 观点 全面的 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 上学 孤立的 观点 静止的 观点 片面的 观点 (1)上述材料说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和斗争 探究一 探究一 (2)老子、韩非子和黑格尔的言论共同表述了什么思想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共同表述了什么思想 提示:前三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三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二 列宁谈矛盾普遍性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毛泽东谈矛盾普遍性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探究二 探究二 习近平谈矛盾的普遍性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国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新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世界上有没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提示: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搜集相关资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提示:◇对人类社会而言,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如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在学习中,有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有与同学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