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教学设计———在学习中积累,在生活中运用 【设计思想】 “词句段运用”虽然只是教材中一个很小的板块,但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是对应单元要素的“微运用”,因此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地,立足大语文的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追求语文能力的进阶,将学习过程融入现实生活,我们相信生活语文会让学习更有趣也更有意义。基于此在第一项内容中我们设计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环节,由八个成语衍生出一幅英雄图谱,动人心弦。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理解、积累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列举相关人物和事迹表达词语的意思。 2.以教材词语为契机,走进生活,积累更多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理解、积累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列举相关人物和事迹表达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资源与工具】 教材与教参,板贴与 PPT,课前预习单,课堂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又到了《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时间了,这节课我们的过关奖励机制是“点亮智慧星”,让我们在学习中积累,在生活中运用,让一颗颗智慧星亮起来吧! 二、词语加油站 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状态开启第一个板块———词语加油站。 1.会读先来读一下学习要求: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让我们从读开始!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 2.知意 (1)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我发现这些都是褒义词,而且都是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褒义词。 (2)关于这些词语的基本意思,在课前你们已经各自完成了预习单,分享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评价:这些是我们三年级时在金秋时节这一单元掌握的语文要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你们能学以致用,了不起!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有个词中藏着多音字———刚正不阿。要读准它,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个方法,那就是———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3.关联人物,深入理解同学们,汉字不仅有意,还有情。这八个词语与我们的生活或许存在距离,倘若将它们融入生动的故事,融入鲜活的生命个体,定会变得立体而具象。思考一下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呢?写下他的名字,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我知道_____(人名)_____故事,我用“_____”(词语)来形容他。因为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所以,同学们,记住这个方法:词中有故事,借故事解词同学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些英雄与先锋,在祖国山河破碎之际的担当,在国家百废待兴之时的坚定,我们不会忘,也不能忘,而今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再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致敬这些美好的品质、伟大的人格。 4.联系实际,拓展词语 走出书本,走进生活,我们又会看到许许多多普通又神圣的灵魂。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完成课堂学习单第一题。评价:写出一个词得一颗星,写出两个或以上得两颗智慧星交流:我写得是(),我用这些词来形容他们(),带领同学们读读你写的词。正是他们绘就了我们五彩的生活,静好的岁月。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人,但谁又敢说他们平凡呢? 5.民族自信,拓展词语今天,日益强大、愈加自信的中华民族仍在继续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心怀天下夜以继日精益求精);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她是太空行走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她是“航天精神”的一个代表(艰苦奋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