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 人脸是光源 B. 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 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 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3分)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处,它成像在距小孔的半透明纸上,且大于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3.(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平面镜中的像 B. 水中的笔向上翘起 C. 地上的树影 D. 眼睛被放大 4.(3分)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 A. 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 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云和鱼都是实像 D. 云和鱼都是虚像 5.(3分)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6.(3分)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左移至某一位置,若保持透镜、光屏之间距离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可行操作是 A. 用一个焦距小于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 B. 用一个焦距大于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 C.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个老花眼镜 D. 再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7.(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 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3分)如图所示,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 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以便于探究像与物的距离关系 C. 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D. 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像,摆放时玻璃板应该与纸面垂直 9.(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蜡烛(末点燃)、凸透镜和光屏,使实验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下情形属于已经调好的是( ) A. B. C. D. 10.(3分)(2021七一中学)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C. 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无论移动到哪个位置都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1.(3分)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为13cm,蜡烛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择较光滑的玻璃板 12.(3分)图所示光现象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是 A. 日食现象 B.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 雨后彩虹 D. “凿壁偷光”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3.(4分)(2022.苏州)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