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95816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64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华,崛起,读书,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伟大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词语学习 崛起 模范 清晰 效仿 魏校长 疑惑 jué fàn wèi xī xiào huò 多音字 zhá yà 顷轧 轧钢 xīnɡ xìnɡ 兴奋 高兴 轧 兴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部分(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 ):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第1~10自 然段 第11~14 自然段 第15~17自然段 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分别哪写了几件事?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人物介绍 周恩来: 同学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读书 思考:“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清晰”很清楚。“坚定”不动摇。周恩来说的志向,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志向坚定,决不动摇。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清晰而坚定”中你体会到什么? 表明了周恩来正在认真地思考,并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与上文中同学们的“踊跃”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问题:默默”和“若有所思”表明了什么? 周恩来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因为他看到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面对外国人的专横跋扈,却给不了一个中国人起码的公道,深刻地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也联想到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这种贫穷、积弱、被人欺凌、列国侵略的现象。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本文的写作思路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本文中事件一是结果,事件二、三是原因,作者把结果放在开头写,原因放在后面,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倒叙 这样做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出悬念,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作用 你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世界研制最顶尖的人工智能。 为长大建设更美丽的家乡。 谢谢,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