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15154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 六上 网络连接你我他 活动三《安全网上行》课件+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4839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你我,课件,安全网上行,活动,网络,连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贵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第12课 《活动三级:安全网上行》教学设计 课题 活动三级:安全网上行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节课,本课通过收集一些网络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讨论网络的利与弊;如何安全上网;制作、宣传如何安全使用网络的电子报等知识的讲解, 引导学生辨别网络的利与害;在生活中如何把握住上网的“度”。 学习目标 1.知道网络的利与弊;了解网络的重要作用,学会健康上网,趋利避害。 2.辨别网络的利与害;在生活中如何把握住上网的“度”。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重点 知道网络的利与弊;了解网络的重要作用,学会健康上网,趋利避害。 难点 辨别网络的利与害;在生活中如何把握住上网的“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但是网络世界也隐藏着“陷阱。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安全网上行》让我们提高警惕,安全上网,成为安全上网的小网民 。 出示课题。 设疑 通过设疑,让学生在思考中激发学习兴趣,为下步开展活动做好准备。 讲授新课 一、收集资料1.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收集到了一些网络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案例一:14 岁少女见网友被骗光钱一名年仅14岁的少女,瞒着家人从江西赶到上千千米之外的延安会见网友,谁堆料身上带的500元钱被曝光后流落街头。当地民警发现后,及时联系了少女的家人,最终少女被家人接回。———《西安晚报》,2011年2月29日案例二:1分线订单设下诈骗陷阱张先生在网上买书时,卖家要求他进入一个“新世纪购物网站”,下载一个1分钱的订单。张先生按照订单的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看到书,然后到银行查账,发现卡上的 10000 多元钱都没了……———央视网案例:三小学生玩网游被骗13万一名小学生用爸爸的手机在网上购买所谓的游戏源码(外挂软件),不到3个月被骗13万多元…… ———法治中国”网,2016年3月8日案例四:在四川省绵阳市,一个10岁的小学女生念念在家中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她在游戏中的聊天大厅看到有人发了一条“收徒弟送游戏道具”的消息,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号。对方以视频的形式谎称手把手教念念如何领取游戏道具。涉世未深的念念在对方的诱导下,连续5次向对方提供的支付宝扫码转账共计4985元。直到7月15日,念念的姐姐无意中看到父亲手机上的转账记录,再三追问下才发现念念被骗了。2.我们根据案例,一起讨论了网络行为有哪些安全隐患,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学生1: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造成财产的损失。学会:2: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可能更便宜,但有时会买到假货。学生3:上网时,如果随便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学生4:网友的身份真假难辨,如果轻信网友随意见面,很可能出现意外。学生5:如果轻信网络,就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自己的钱财,导致财务损失。学生6:如果轻信网络,就可能会被误导,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三、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后,我们总结出一些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①不在网上随意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以及其他私人信息。②不轻易相信网络信息。③不随意传播或转发那些耸人听闻的,明显不符合常规的网络信息。④不与网友见面;若见面,应先征得家长同意,由家人陪同前往,并选在人多的地方。⑤定期进行修改密码,以增强账户的安全性。⑥使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定期进行更新和扫描,以保护个人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