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90536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设计空间 第7课 泥土的味道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446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设计空间,7课
  • cover
泥土的味道 (第一课时) 类别:中学美术 编号:10 教材分析: 1、《泥土的味道》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卷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五册第7课,属“设计·应用”领域。本节是“设计·应用”的第一节,她体现了泥土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造型理念,极大地拓展了现代艺术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陶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同学们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陶泥制作的基本方法,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本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以泥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 3、本节教材运用了泥条、泥球、泥片等方法,这些是学生熟悉而又能自主动手制作的,适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组合与创作充满了设计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 学情分析: 1、初二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对于生活中的陶泥作品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认知的水平和认知规律,学生不能真正欣赏陶泥的艺术形式。 2、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尝试体验传统工艺,绽放创意之花,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成功创造美,并为学生终身享受艺术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各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以及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知道泥条、泥片、泥球等的基本制作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 情感目标: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中所蕴含的人类情感和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和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若干、陶泥工具等。 2.学生准备———陶泥、水杯、制陶工具、垫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展示一段视频,请学生欣赏。 视频《泥与火的艺术》 2.教师提问: (1)知道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什么吗?(陶瓷花瓶) (2)对于陶瓷同学们了解多少 (泥,景德镇,火) 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陶艺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教师顺势揭示课题———泥土的味道。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段视频资料的赏析,感受陶艺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让学生在对陶艺有一个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感受认知,泥制品在历史中的发展。 1、远古时期。 2、新石器时期。 3、秦汉时期。 4、隋唐时期。 5、宋朝时期。 6、现代。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不同时期的泥制品为线索,使学生对泥制品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陶泥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归纳 1.教师每组出示一个陶瓷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归纳:陶泥有哪些制作技法。 2.展示陶泥技法示范,请学生学习其中的基本技法,加深学生对陶泥技法的理解。 3.小试牛刀,尝试探索:老师抛砖引玉,同学们体验感受,运用基本制泥法,组合简单的小作品。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创作技法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陶泥作品。 4.介绍陶泥制作的其他方法: 分别出示用捏塑、模具、拉胚方法制作的陶泥作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