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0737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8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
  • cover
课题《长相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此时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时,应积极挖掘现有的经验基础,做好古诗词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希沃白板 课前活动 1.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纳兰性德。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借助手头资料初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题目 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成了寒山寺半夜的一抹悠悠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2.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就让我们走进纳兰的词《长相思》。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层层递进,熟读诗词 1.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出示资料:长相思,词牌名。36字,上下阙各四句,前人多用于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 ———《唐宋词鉴赏辞典》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把这首词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节奏来。开始读吧。 3.师巡视,关注生读情况。 4.时间到,请同学来读一读,大家注意听(指名读,师评价) 5.关注多音字“更”在这首词中读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在成语中也遇见过这个读音,想想看(三更半夜) 6.师解释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所以有句诗是这样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7.同学们齐读。 8.大家发现没有,每句词的最后一个字都发什么音?(后鼻音),所以我们要读出他的节奏来,哪位同学尝试一下。(你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读的真好)再指名读(出示词间隔符) 9.生齐读。 10.同学们,读完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感情?(相思之情),那么能否调动一下你的情绪,读出这种相思来?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读这首词。 11.指名读,师评价 12.师生配合读,师:山一程,生:水一程,师:身向榆关那畔行,生:夜深千帐灯。师:风一更,生:雪一更,师:聒碎乡心梦不成,生:故园无此声。 13.接下来师生调换配合读。 三、走进词人,了解背景 1.师引导语:要想真正读懂纳兰的心,我们一定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2.这首词抒发的是纳兰性德的思念之情,关于纳兰性德,你了解吗?(出示纳兰性德资料,生默读)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