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45466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80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三首,相思,教案
  • cover
《长相思》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之词, 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从“夜深千帐灯”到“故园无此声”,写出了身在异乡、梦回故园的意境。全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描写了词人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第三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并不陌生。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多层次读,让想象还原,通过意境氤氲,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游戏激趣,看图猜诗词 师:大家都看过《诗词大会》吧,里面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请做好准备一起来看图: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和《清平乐·村居》一样,也是一首词,它就是《长相思》。 2.切题导入,出示题目 导入:中秋的圆月,含情的杨柳,展翅的鸿雁,幽夜的孤灯,聊不完诗人词人的悠情离愁,诉不尽文人墨客的怀乡惆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词。齐读课题《长相思》。板书课题。 朗读诗词 1.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1)交流学习效果。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读准了没有。 (2)指名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3.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理解诗意 1.你认为学习古诗词有什么小妙招?(根据注释 结合插图 猜一猜 想象 查资料 反复读 组词扩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运用以上小妙招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2.反馈交流。 指名说这首词的意思。 上阙大意:将士们翻过了一座座山,涉过了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下阕大意: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3.知道了这首词的大意,同学们知道作者的身在哪里 身在何方?(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