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内容: 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设计思路: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是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本课音乐教学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根据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图片导入到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带小朋友们欣赏彝族的风土人情,让生产生兴趣;再通过节奏游戏让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有所熟悉,通过多种方式学唱歌曲,并以舞蹈来深刻记忆歌曲,让学生在幸福快乐中学习。 设计理念: 新课标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根据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演示法,通过图片的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观的作用。我还采用了听唱法;听唱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练习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所以老师通过范唱及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练习。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全曲采用:“X X XXXX | X X X |”“XX X X X |X X X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都爱动、爱跳,表现欲强,但他们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了解的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渗透民族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了解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通过奏、唱、舞等音乐形式简单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三、通过进行音乐游戏,使学生掌握 XXXX XX X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创编动作、掌握一字多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 教学难点: 第一乐句结尾音的准确音高,以及节奏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编动作、歌词的能力。用固定的节奏参与伴奏和伴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红绸、民族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这个时候出去旅游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组成“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简单介绍彝族,我们来到了彝家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彝族是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她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引出彝族,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引用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彝族服饰做对比,让学生对彝族服饰印象更加深入。 (设计意图:以旅游的形式让学生更快进入场景中,图片的深入更加形象的让学生体会和了解彝族人民的服饰和风俗,有了主观学习和了解彝族的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本课的强烈欲望。) 二、寓教于乐 (一)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先听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等。初步感受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