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47910

四 嫦娥奔月 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5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40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嫦娥,奔月,教案,小学,综合,实践
  • cover
《嫦娥奔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内容和背景。 2.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 过程与方法: 1.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听故事、观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嫦娥奔月》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的理解还比较薄弱。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较为发达,喜欢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与同伴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月亮的好奇心。可以展示一些月亮的高清图片或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神秘和美丽。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他们用形容词来描绘月亮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选择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描述,让全班共同感受月亮的多样性和美妙。 二、故事讲解 1. 向学生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背景和故事大致内容,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插图或幻灯片,辅助讲解故事的背景。 2. 分段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适当使用动作、声音等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请几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观察并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过程中,不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通过提问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动机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促进他们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三、小组合作探究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嫦娥、吴刚、玉兔等角色。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或服装,让学生更好地扮演角色。 2. 每个小组围绕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展开讨论,例如嫦娥为什么要吃仙草、吴刚为什么要砍伐桂树等,让学生深入思考角色的动机和行为。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准备,然后让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理解。 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理解和表达。 四、思维拓展与创造 1. 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如嫦娥奔月象征着什么,吴刚和玉兔分别代表着什么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分享,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嫦娥奔月的画,或者制作一个故事手工模型,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的作文等。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让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 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表演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品或表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