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4102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 cover
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侵、略”等 8 个生字,会写“侵、略”等 10 个字。理解“侵略、不计其数”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重难点: 1. 重点: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难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地道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的地道,了解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利用地道与敌人进行斗争的。 二、初步感知 1.生字: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包括读音、写法和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拼音标注、抄写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2.多音字:注意文中出现的多音字,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读音和用法。例如:“任”字在“任丘”中读“rén”,在“任务”中读“rèn”。 3.形近字:识别并区分文中的形近字,避免混淆。例如:“妨”和“纺”、“蔽”和“敝”等。 4.词语理解: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造句等方式来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5.近义词和反义词:找出文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6.词语运用:运用所学词语进行造句和口语表达,提高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7.作者简介 周而复(1914 年 1 月 3 日-2004 年 1 月 8 日),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生于江苏南京,是中国著名作家、书法家。 周而复自幼入私塾,勤奋好学,擅长诗文。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而复参加了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 年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 周而复的代表作有《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深入课文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日本侵略军在 1942 年到 1944 年期间对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的情景。 文章指出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进行了“大扫荡”,试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文章提到日本侵略军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以限制抗日武装的活动。这些封锁沟和封锁墙是为了阻止抗日武装的人员和物资流动,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文章通过“十里一碉,八里一堡”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修筑的碉堡和堡垒之多,以及他们对这一地区的严密控制。 总的来说,这段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的暴行,以及他们对这一地区的严密控制。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对抗日本侵略军的“扫荡”而创造了地道战这一新的斗争方式。 文章指出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了新的斗争方式。 文章通过“这就是地道战”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新的斗争方式就是地道战。 总的来说,这段简洁明了的语言,强调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对抗日本侵略军的“扫荡”而创造了地道战这一新的斗争方式。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地道战的形式和作用,强调了它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地道战是一个奇迹,通过“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道的数量之多和分布之广。 文章通过“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