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2334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4939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1.诗中“ ”一句体现诗人春游兴致浓,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出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_____ 3.读完古诗后,有同学出示了下面的一幅图,你认为图中的内容和诗歌内容相符合吗?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_____ 4.从“欲湿”和“不寒”两个词,你感受到了春雨和春风怎样的特点? _____ _____ 古诗文阅读。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5.第一句一个“_____”字能看出黄莺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6.“草长平湖白鹭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7.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 聪聪发现诗歌也能塑造人物,请你和他一起分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是指 (人名)。 9.从本首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形象与情感? _____ 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 11.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溧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喻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21·cn·jy·com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阅读。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①,故园②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③,黑手④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①逝川:流水,比喻时光流逝 。②故园:指韶山,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曾笼罩在韶山上空。③戟(jǐ):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④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2·1·c·n·j·y 12.本诗共四联,有实写,有回忆 。描写现实的是 联和 联,追溯回忆的是 联和 联。21*cnjy*com 13.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从颔联和颈联的诗句中,你能看到的画面。 _____ 14.诗歌开头一个“咒”字,结尾一个“喜”字,一咒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来源:21cnj*y.co*m】 _____ 15.《沁园春·雪》这首词创作于1 936年,当时毛泽东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下面的材料中“ ”一句体现了作者豪迈自信的革命精神。 【链接材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节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 毛泽东 钟山②风雨起苍黄③,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④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⑤。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①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