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47189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复习课 (共21张PPT)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日期:2025-11-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816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复习课 1.结合具体案例,掌握科学探究各环节。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读取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 4.了解控制变量法的操作依据,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重点:能利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C ) C A.3 m B.3 dm C.3 cm D.3 mm  在估测长度时,需要记住常见物体的长度;然后,把题目中所给物体与常见物体长度比较,即可估测出长度。 1.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万物,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 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A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课桌的高度 D.粉笔的长度 A 科学探究环节的辨识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C ) A.提出问题 B.制订实验方案 C.提出猜想和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 C  根据各环节对应的作用,来辨识科学探究的环节。 科学探究环节 作用 提出问题 确定探究目标 猜想与假设 明确探究方向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订探究方案 科学探究环节 作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获取证据,决定探究过程成败 分析与论证 处理探究证据 评估 对探究过程的反思性评价 交流与合作 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2.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需要多长时间,由于脉搏跳动速度较快,一次跳动的时间难以直接测量,于是他打算“先测出自己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C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 刻度尺的使用  如图,用刻度尺测长度,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C ) C A.5.7 cm B.5.70 cm C.3.70 cm D.3.7 cm  刻度尺读数的注意事项:①确定刻度尺的单位、分度值;②确定刻度尺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使用,若从零开始,直接读取即可,否则需要作差;③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2.35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减小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解析 准确值+估计值=2.3 cm+0.05 cm=1.85 cm;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所以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2.35  减小  停表的使用  此秒表显示的时间为 0 min 32 s。 0  32   (1)知道:小圈单位是分钟(min)、大圈单位是秒钟(s)。(2)观察:小圈分针在“××”和“××+1”之间时,读“××”分(min);大圈读数比30 s大还是比30 s小,取决于小圈,小圈过了“××”和“××+1”之间2个小格的1个后,读比30 s大的,否则读比30 s小的。(3)记录:最后结果=小圈对应的分钟+大圈对应的秒钟。 4.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2 s。 2  解析 在小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0”和“1”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 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指针在2 s处,由于分针没有偏过一个小格,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 s,即秒表的读数为2 s。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在做“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中,小华猜想在水不溢出的前提下最多能放入回形针的个数与杯子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以下设计最合理的是( C ) A.分别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做实验进行比较 B.在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