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65941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课内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992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课内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课内阅读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就像只用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将文段补充完整。 2.文段中画“———的句子,把羊群比作 ,写出了羊群的 ;用“无边的绿毯”比喻 ,写出了 。 3.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 、碧绿的特点,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 和 。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助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来表达自己 。 5.写法体悟: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有( )(多选) A.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B.赋予景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D.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平淡无味: 7.古人根据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用“ ”在选段中画出来。 8.写出选段中画“ ”句子的含义。 9.下列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表达出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0.“眺望”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 11.选段中“ ”这个词体现了五位壮士的高大威严。 12.完成任务后,五位壮士做了哪些事情? 13.下面对结尾处“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声音”指五位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热爱。这两句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日战胜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B.这是五位壮士威胁敌人的声音。 C.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 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一五星红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