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788871

4.1.2点、线、面、体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

日期:2025-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724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4.1.2点,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
  • cover
4.1.2点、线、面、体 教学设计 课 题 4.1.2点、线、面、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俱、几何画板 教材内容 分 析 首先用一个“思考”栏目,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而进入课题.然后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归纳出“体”的概念.得到“体”的概念后,再结合某种具体的几何体来进行面、线、点概念的教学,在描述面时,在直观上区别了平面和曲面;在描述线时,在直观上区分了直线和曲线,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按“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了解了概念以后,教材又结合实例从运动和集合两个角度揭示了点、线、面、体的关系,都是先从实例中抽象出结论,再让学生通过自己举出实例来验证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体、面、线、点都是很抽象的几何概念,教学重点应放在概念的抽象形成过程上,就是要利用大量实例或模型,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理性思考,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同化.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1.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几何画板、数学软件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学情分析 《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图形。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研究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研究影响深远。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认识了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为本章的“几何图形初步”的研究作好了一些铺垫。本章内容的研究也是后面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其中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重要而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表示、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研究后续图 复制全文与几何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内容是几何与图形的基本基本概念和线段、角的基本知识,概念的抽象性是教学的主要难点,应该予以重视。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点、线、面、体的变化过程,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怎样的立体图形 谜底是什么呢 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让学生回顾几种常见的几何体的展开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2)由此可见,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议论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 问题 2: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体”.请同学们观察包装盒、圆罐和篮球,想一想从它们的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 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并相互交流;教师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结合这些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