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02189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631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三首,课时,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一、单元页引入,试读古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三首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和同桌互相读一读。 ②结合诗题和作者,猜一猜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易读错的音:仞、涕泪、蓟北。 裳 在诗中读chánɡ,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现代的“衣裳”中“裳”读轻声shɑnɡ,指的就是衣服。古今义不同。 妻子 诗中读qī zǐ,古义指妻子和孩子。 现在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人的妻子,读qī zi。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写字指导 篱 仞 岳 摩 遗 涕 巫 摩 巫 广字旁的撇不要写得太低,被包围的“林、手”要写得紧凑,“林”竖画变短,“手”横画间的距离小一点。 中间两个“人”字不要写得太大,而且捺要变成点。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经验吗 看插图、查工具书、想象画面等。 三、品读古诗《从军行》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从军行》,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旁边标注。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尝试小组共同解决。把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释题:注释中注明题目“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所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边塞诗。《凉州词》《雁门太守行》也是边塞诗。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他擅写七绝。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的诗还有《芙蓉楼送辛渐》《出塞》等。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表现了当时环境恶劣,令人心情很沉重。读的时候应该低沉一些。 后两句中的黄沙百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在漫天黄沙中打仗的样子。这里的“穿”是磨破、磨穿的意思,他们不把敌人打败决不回家。 将士们的生活苦不苦 从哪里能看出来 (1)“黄沙”是边疆的生活环境,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年征战。 (2)“百战”,“百”在这里是虚词,指战争很多。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将士们仍然说“不破楼兰终不还”,你体会到什么 环境越是艰苦,越能表现出将士们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出将士们的责任感 “终”。 四、体悟诗情 读着后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听到了哪些声音 看,战场上,狂风 ,黄沙 ,刮得 。将士们骑着 ,手握 ,眼睛 。 听, 声、 声、 声,混成一片。即使是这样,将士们仍然高喊:“ !” 这样的战斗在边塞之地随时都会发生,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所以诗中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也是表现边塞战争不断。战争是多么残酷啊,尽管将士们随时可能倒在战场上,但是他们却毫不畏惧,你们听,他们坚定地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 这节课我们从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王昌龄笔下的边塞诗,还有哪些 他为什么会写这么多边塞诗呢 课后了解王昌龄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走进他的世界。 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