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03110

17 跳水 第一课时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5396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跳水,第一,课时,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17 跳水 第一课时 请大家欣赏图片,看看这是什么项目 看看课题《跳水》,和我们图片上的跳水是一回事吗 通过课文题目,我们大致了解这篇文章是围绕着跳水来展开的,那究竟是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跳水的结果如何 让我们带着疑问,去文中找寻答案吧。 1.自由读课文,回答上面所提出的问题。 2.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因为整篇故事有着完整的故事脉络和阶段。 3.故事的展开离不开三个阶段,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按照这三个阶段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起因(第1自然段):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起来。 经过(第2~4自然段):猴子抢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孩子不顾一切地追赶猴子,自己爬上桅杆,陷入绝境。 结果(第5、6自然段):船长举枪逼迫孩子跳海,孩子最终得救。 4.生字指导。 (1)会认字的词语。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 (2)会写字。 艘:“舟”窄长,两点位置恰当。“叟”上边紧凑,横画间距均匀,下边捺画舒展。 肆:左右两边结构要匀称,横画间距均匀;右部竖画稍长。 5.猴子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得意忘形,便去挑衅船长的儿子。那猴子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 答案就藏在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①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③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2)品味分析这些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猴子很淘气,惹得船长的儿子气急败坏;桅杆特别高;孩子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2.孩子之所以陷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 为什么 是水手们,因为他们拿猴子取乐,让它得意忘形,所以猴子才会得寸进尺,引得船长的儿子陷入危险的境地。 3.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危险的情境的 ①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在特别生气的情况之下,走上了桅杆的横木。 “摇摇晃晃”一词写出了孩子身形不稳,情况十分危险。 ②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句话,写出了孩子当时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我体会到了孩子命悬一线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下面的水手们肯定也非常担心。 4.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①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②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讨论:对比两个句子,哪个句子表达的情感更丰富 内容更精彩 第一个句子表达的情感更为充分,因为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的衔接非常流畅,情感的递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在写作当中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让表达的效果更加显著。 5.总结:作者并没有使用大量描写危险的词语,而是通过描写情节和人物的状态,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仿佛就是其中的一员,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情况如此危急,身为船长的父亲又表现如何 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第六单元 17 跳水 第二课时 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刻,船长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