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14119

5 草船借箭 第1课时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9273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草船借箭,课时,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5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你能猜出图中人物的名字吗 诸葛亮 周瑜 曹操 草船借箭 齐读课题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著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 等流传于世。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就是刘备派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的。 背景简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自读要求 周瑜 妒忌 都督 布幔 翎毛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正确认读 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试着填一填。 梳理人物关系 借助上表,先分别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整合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 经过:周瑜让鲁肃去探听消息,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草把子、军士等,为借箭作准备,等到第三天大雾漫天时,诸葛亮命人把船开到曹操的水寨附近,“借”到了十万支箭。 结果:诸葛亮按时完成任务,周瑜自叹不如。 言为心声,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默读第2自然段,关注人物对话,边读边作批注,揣摩人物心理。 (1)体会周瑜的性格。 句1: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是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吗 他当然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问诸葛亮呢 他在明知故问,设下陷阱。此时,周瑜见诸葛亮已经进了他的圈套,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句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所说的“公事”是什么意思 “推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推却 句3: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从周瑜一步步试探并设下圈套,你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妒忌心强、心胸狭窄、有谋略 (2)体会诸葛亮的性格。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宽厚大度、有勇有谋 诸葛亮明知周瑜想陷害他,不仅不戳穿,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你觉得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诸葛亮不接受军令,周瑜会怎么办 如果诸葛亮当面戳穿周瑜的阴谋,周瑜会怎么办 我们的假设周瑜有没有想过 所以说,周瑜是个_____的人。 如果诸葛亮不愿意答应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后果会怎样 如果诸葛亮当面戳穿周瑜的阴谋,结果又会怎样 我们的假设,诸葛亮想没想到呢 所以说,诸葛亮是个_____的人。 假设推理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性格。 遮: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庶”不要写得太大,四点要写得紧凑。 寨:上中下结构,中间三横长短有变化,撇捺写舒展,盖住下面的部分。 插:右半部分笔顺易错,最长的竖笔不是最后一笔。 练写生字 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呢 课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在感兴趣的地方写一写批注。 作业 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