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23255

第1课白 鹭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课白,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 鹭 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本文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凝练,优美如诗,有节奏、有韵味,画面感强,流畅而传神。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样诗意的语言很多,文章本身就是一篇富有韵味的散文诗,是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丰富语言仓库、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本组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个训练目标于五年级的初始阶段就提出,对于从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文章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体会,但对于“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则有些模糊。本组提出的“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语文要素,是课标学段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为学生步入第三学段进行深入地阅读和练习写作打下基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用好课文教语文。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凸显以下教学理念: 1.源于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2.基于文本:美文美教,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聚于核心: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白鹭形象,体会文章情感,了解表达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凸显语文要素,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是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懂得“情在字里行间”。 本课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是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懂得“情在字里行间”。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了解白鹭的外形美,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了解白鹭的外形美,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有关“白鹭”的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白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情补充有关“白鹭”的资料:白鹭是一种水鸟,颜色雪白,腿很长;分布较广,喜欢捉鱼吃,在树上、灌木丛或者地面上居住。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白鹭”的诗词。 预设: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鳜鱼肥。———张志和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3)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 ———欧阳修 3.全班交流:读了这些古诗词,你有什么感受? 4.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鹭”。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白鹭”的资料和诗词,感知白鹭的形象,激起学生对白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