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课标要求]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选择性必修》1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先秦时期 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 (1)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周礼·秋官·司民》) 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并行以定甲士当被兵之数,上其都。(《管子·度地》) 收众人乎从古王事。(《殷虚书契前编》) 勿登人四千。(《铁云藏龟》) 为户籍相伍。(秦献公)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商 周 春秋 战国 历史悠久 商 周 春秋 战国 商 周 春秋 战国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2.秦汉时期 (1)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2)汉朝: ①管理:丞相助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②登记: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③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1)东汉: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2)西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3)东晋:东晋政府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征收赋役。 (4)东晋后期与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将侨居人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 3.东汉魏晋时期 4.隋唐时期 (1)隋朝: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2)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刮户”。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5.宋元时期 (1)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2)元朝: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表明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表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人口流动 划分标准包括民族、职业、社会地位等,带有民族压迫色彩 (1)明朝: ①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分民籍、军籍、匠籍。 ②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 6.明清时期 ◎鱼鳞图册 切问近思 自能发展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 (2)清朝: ①概况: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朝,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