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10136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2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cover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课 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理解了二次函数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与升华,也是后面“二次函数的应用”及“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甚至是高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预备、“曲线与方程”的案例,它是函数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许多同事在处理这一课时,让学生记忆跟踪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选取一定数量的数值,以及相应的函数值,然后根据每个组的表格应该值,在矩形坐标系中对应的点,最后连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从而形成函数图像。这样画的曲线,说实话,是骗人的。学生绘画中存在着两个学生站不同的位置,取不同数量的点,图像也不同的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取位置和取数量的问题。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内容长期没有变化,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多样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许多学生在接受数学内容的学习时,往往无法调动自己的思维,完全跟随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效率极低的初级中学。然而,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探索,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初级中学的数学内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用多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其中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准确的求出方程的根。在上节课,他们学习了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h的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直线y=h(h是实数)图像交点的横坐标。这些知识基础完全可以使他们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计算机画图软件探索二次函数y=ax +bx+c的增减性。 借助计算机软件画二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老师教的计算机画图软件。 2.通过画出的图象,探究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相关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现代科技给我们学习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励志学好习的态度。 2.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二次函数y=ax +bx+c的增减性和利用图象解方程。 难点:真正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谁能帮老师快速画出二次函数y=x 的图象?(课件显示) 那谁又能帮老师快速画y=3.6x2+7.5x+3的图象呢 (课件显示)3.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高人”,可以很快的画出它的图象,大家想不想认识它 利用微课给学生讲解本节课利用的希沃白板中fx功能的基本操作。 5.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下面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实验。 设计意图 1.通过帮助老师画简单的图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画难易图象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3.讲解某些操作知识时,微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学习带来的便利。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课件展示探究一:借助软件,探索二次函数y=ax +bx+c的增减性。 小组内合作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发现 对a>0和a<0两种情况找学生分别回答。对学生操作的电脑进行“屏幕转播”,让每个学生都看的清楚听得清楚,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