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流行乐风演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中要求教师教授学生学会唱本歌曲;了解本歌曲的主旋律及风格;了解民歌知识,及民歌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本课从春天的百花齐放开始带领大家学习我国的民歌,而《茉莉花》在世界上的影响都非常大,从而引申到第二单元的梨园撷英,走进我国的戏曲,学习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非常自然而流畅地起到了起下的作用。 2.本节核心内容是学习民歌《茉莉花》,从而学习民歌的相关知识,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1.歌曲中乐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难,学生也较容易接受理解,连音符号表示的一字多音,学生在学唱时有部分同学会出现一字一音,教师需要带唱,强调学生仔细听并跟唱。在二声部的学习中,因为主旋律大家已经熟悉,故二声部很容易跟着主旋律跑。因此在和谐演唱之前必须熟唱二声部到脱口而出、滚瓜烂熟的地步。 2.由于学生都是生活在农村,故对音乐的接触了解及乐理的掌握都很贫乏,甚至是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有困难。在学习本课时,注意强调民歌及民歌的概念、特点及民歌的影响,从而顺利的进入下一章节戏曲的学习。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最大的障碍点有两个,一是二声部学习,二是民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唱《茉莉花》。 2、 能识读乐谱。 3、 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及风格。 4、 了解民歌知识以及民歌在国际上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歌曲学唱。 2、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两个声部的和谐配合。 3、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现在的季节是春天,春天来了,草绿了,花红了,到处都是一片生机、无限魅力。大家喜欢花吗?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花的歌曲。(播放音乐)提问:有谁知道这首歌曲名称是什么? 二、歌曲学习: (一)、歌曲简介:《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民歌知识: 1、民歌概念: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大家口头传唱出来的歌曲。 2、民歌形式: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三)、乐理: 1、“╭╮”连音线:连着两个以上的音符,作用是一字多音或跨小节的同一个音,表示一字多音。 2、二声部:指的是旋律、音色、音区,不同或相同的两个声部配合的进行。就是高声部与低声部。一般高声部为旋律声部。 (四)、学唱歌曲: 1、听乐曲,小声跟唱一遍。 2、电子琴带唱,学生逐句学习歌曲二遍。 3、练唱,同学互唱、检验学习成果。 4、齐唱。分声部合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最后由学生自己举手上台演唱,要求有感情地演唱。 课外作业:分小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下节课检查二声部演唱。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乐理知识讲解,教师示范教学。 2、利用多媒体播放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歌曲感情。 3、利用多媒体教学,欣赏民歌、讲解民歌的特点及我国民歌在国际上的影响。 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充分的课前准备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曲《茉莉花》,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中国民歌已经走向世界,优美的旋律传遍世界。 1、学生对“╭╮”的理解,可能意思会比较接近,像个括号,将多个音括起来,代表是一个整体。 2、学生对民歌的理解,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可能也会较为接近,农民唱的歌曲,或代表各民族特色的歌曲。 以上设计均为达到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歌曲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易于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茉 莉 花 --江苏民歌 感情:优美、抒情的 速度:稍慢 2/4 一、乐理知识: 1、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即兴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