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18173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96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确立的史实,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生产力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史料概括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史实,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角度体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难点: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知识梳理】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 。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 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 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2.工厂制度 (1)背景: 的出现。 (2)特点:①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 制。 ② 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③ 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④原料由工厂 、合理调配。 (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 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 、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 ,进行机器大生产。 (2)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 ,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 初步发展起来。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大城市 猛增。 (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 ,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 发展迅速。 (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 。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1)以 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 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1)原因: 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 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 。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原因: 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②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 ”,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6.消极影响 (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 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2)结果:19世纪,欧洲 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 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达标检测 1.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源于( )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厂制度的不断发展 2.1769年瓦特制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魔”,因为它不断地吞吐顺火,而且动作像个魔王,但这个“恶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