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25449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440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
  • cover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他们吗?    我们目测一下他们的身高,发现姚明高一些.那要是让潘长江老师站到二楼上,姚明站在地面上呢? 如果我们用线段来表示人的身高,又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从而引入课题. 【教学与建议】教学:把现实生活中的比高矮问题抽象成线段比较长短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建议:重点让学生明白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置疑导入 师:如图,从A村到B村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道路?说出你的理由. 生:走第②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路,感觉它最近. 师: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都希望走条近路.那么怎样找出最近的路呢?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命题角度1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 【例1】在春季运动会上,七年级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是(A) A.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C.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D.没有办法挑选 【例2】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现象,如图是学校花圃的一角,有的同学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在花圃中踩出了一条“捷径”,“捷径”的数学道理是(C) A.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C.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3】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 *命题角度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比较线段长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度量法;(2)叠合法. 【例4】用度量法可得下列线段中最长的是(B)        *命题角度3 线段中点的概念辨析 中点具备两个特点:①点在线段上;②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两者缺一不可. 【例5】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BD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C) A.BC=AB-CD B.BC=AC-BD C.BC=(AD-CD) D.BC=AD-CD 【例6】已知线段AB和点P,如果PA+PB=AB,且PA=PB,则(A) A.点P为AB中点 B.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C.点P在线段AB外 D.无法确定 *命题角度4 求线段的长度 求线段长度,通常借助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的比进行线段长度的变换进行求解. 【例7】如图,长度为12 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为线段MB上一点,且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A) A.8 cm B.6 cm C.4 cm D.2 cm 【例8】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长度比为2∶3∶4的三部分,点E是线段AD的中点,EC=2 cm,求: (1)AD的长; (2)AB∶BE. 解:(1)因为AB∶BC∶CD=2∶3∶4,点E是线段AD的中点,所以CD=AD,ED=AD,所以EC=ED-CD=AD-AD=2,解得AD=36 cm;(2)由(1)知,AD=36 cm,易得AB=36×=8(cm),BC=36×=12(cm),BE=BC-EC=12-2=10(cm).所以AB∶BE=8∶10=4∶5.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借助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公园曲桥、河道改直的图片) 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线段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