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先用这块橡皮泥捏一个“高”的圆柱,然后再让这个圆柱变矮,成为一个又矮又胖的圆柱,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高”变“矮”,圆柱的直径变了吗?圆柱的高呢? (2)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教学与建议】教学:用实物引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在变化的过程中挖掘不变量,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建议: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不变. ●复习导入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以a,b为边长的长方形的周长l=__2a+2b__,面积S=__ab__,长方体的体积V=__abc__; (2)如图②,以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周长l=__4a__,面积S=__a2__,长方体的体积V=__a2b__; (3)如图③,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周长l=__2πr__,面积S=__πr2__,圆柱体的体积V=__πr2h__.(结果保留π)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回顾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为新课学习做准备.建议:对于圆柱的体积要重点分析,使同学们理解并熟练掌握. ●悬念激趣 1.你能否测出一个土豆的体积? 2.如果给大家一个带有容积刻度且能放下一个土豆的水杯,你想到办法了吗? 【教学与建议】教学:让学生手、眼、脑等感官并用,在操作中体会上升水的体积与土豆体积相等.建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等积法. *命题角度1 等体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化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在物体或图形形状发生变化时,准确把握没有发生变化的量,进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例1】有一个底面半径为10 cm、高为30 cm的圆柱形大杯中存满了水,把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10 cm的圆柱形小杯中,刚好倒满12杯,则小杯的高为(C)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例2】有一玻璃密封器皿如图①,测得其底面直径为20 cm,高20 cm,现内装蓝色溶液若干.如图②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0 cm.如图③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6 cm.则该玻璃密封器皿的总容量为__1__400π__cm3.(结果保留π) *命题角度2 面积变化问题 面积计算公式如下:(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4)圆的面积=π×半径2. 【例3】如图,小明将一个正方形纸剪出一个宽为4 cm的长条后,再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一个宽为5 cm的长条.如果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那么每一个长条的面积为(C) A.16 cm2 B.20 cm2 C.80 cm2 D.160 cm2 【例4】如图为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色块图,它是由6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若中间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__143__. *命题角度3 等长变形问题 等长变形指的是用绳子(或铁丝)围成不同的图形,可以根据周长不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5】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为20 cm、宽为16 cm的长方形.如果将它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B) A.24 cm B.18 cm C.12 cm D.9 cm 【例6】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9 cm的正方形.若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则此圆的面积为____cm2__.(结果保留π)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你听过这个故事吗?在1950年,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牙膏公司希望大幅度提高销售额,公司内部没有人想出奇招,外部有一个人却声称他能使销售额立马增长40%,并且售价10万美元.他的想法是:把牙膏的开口弄大一点. 活动二:实践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