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 余角和补角 ●置疑导入 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小镇,是一座由白色云石建成的古塔.该塔发生倾斜但斜而不倒,比萨斜塔因此远近闻名.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从地面到塔顶高55 m,自建成以后曾发生多次倾斜,常人只凭眼睛也能察觉.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的顶层做过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斜塔也因而更加闻名遐迩.意大利政府曾想尽办法制止古塔的继续倾斜,但到目前为止未能成功.你知道斜塔的倾角是多少度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呢?下面是某位游客设计的测量斜塔倾角的方案:将斜塔看成一条线段OA,在正午太阳直射地面时标记塔顶的影子B,画出直线OB,想办法测出了∠AOB=85°. 问题:(1)斜塔OA倾斜了多少度?(2)斜塔OA与OC所成的角是多少度?(3)斜塔OA与直线OB所成的另外一个角(即∠AOD)是多少度? 【教学与建议】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建议:小组讨论,归纳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归纳导入 (课件演示)计算: (1)33°+57°=__90°__; (2)20°20′34″+69°39′26″=__90°__; (3)12°+28°+50°=__90°__; (4)86°+94°=__180°__; (5)57°36′+122°24′=__180°__. 学生计算并回答,总结它们的特点. 【归纳】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2)这两组角互为余角,(4)(5)这两组角互为补角. 【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计算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归纳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建议:学生先计算出结果,再小组讨论答案的特点. *命题角度1 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在计算时要紧扣余角、补角的定义进行计算. 【例1】与30°角互为余角的角的度数是(B) A.30° B.60° C.70° D.90° 【例2】互为余角且相等的角的度数都是__45°__,互为补角且相等的角的度数都是__90°__. *命题角度2 根据余角、补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余角、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因为∠1+∠COB=90°,∠2+∠COB=90°,所以∠1=∠2的依据是(A) A.同角的余角相等 B.等角的余角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等角的补角相等 【例4】若∠1与∠2互补,∠2与∠3互补,∠1=80°,则∠3=__80°__. *命题角度3 用角度表示方向 一般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东或西所处的射线为终边. 【例5】如图,点B在点A的(A) A.北偏东60°方向 B.南偏东60°方向 C.南偏西60°方向 D.南偏西60°方向 【例6】在如图所示的方向坐标中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 ①北偏东20°; ②北偏西50°; ③南偏东10°; ④西南方向(即南偏西45°). 解:①②③④如图所示.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1.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物体的具体方位. ▲重点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难点 方位角的应用. ◆活动1 新课导入 1.已知∠1=61°,∠2=29°,那么∠1+∠2=__90°__. 2.已知∠1=62°,∠2=118°,那么∠1+∠2=__180°__. ◆活动2 探究新知 1.探究P137 内容. 提出问题: (1)在一副三角尺中,同一块三角板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2)图4.3-14中,∠1+∠2=? (3)∠1与∠2,∠3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4)∠4与∠5,∠6都互为余角,∠5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138 例4. 提出问题: (1)方位角常以什么为基础,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 (2)点B在点A的北偏东40°方向,则点A在点B的什么方向?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1.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90°__,就说这两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