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0626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主观题25题)(含解析)备战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50889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汇编,分类,真题,期中,学期
  • cover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精选高频主观题25题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接触,中国人开始探索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到西学知识。面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亡局面,他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并表达了自己的民权观。他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主张“人人平等”。 材料二 1898年9月,维新变法遭到残酷镇压。在当时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专制压迫的特殊年代,中国人要实现自己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就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斛除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孙中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理论来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民权观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康、孙两人民权主张相同之处,综合所学指出两者实现民权主权途径的不同之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李鸿章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摘编自《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材料一中图 A 人物属于哪一派别(阶级) 依据材料一,概述李鸿章主张的“中国欲自强”之路及该条道路并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核心主张,并指出戊戌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3.作者以著作来反映时代的要求,以思想来促使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 (1)将上述著作与其作者A.邹容 B.陈天华 C.章炳麟进行连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作者及其著作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呼声? 材料二: (3)《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农民什么要求?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4)《海国图志》又反映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的什么呼声? 4.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分析“自强意识”觉醒的背景。 材料二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材料三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林伯渠曾经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乔晓阳《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革命还留有什么遗憾?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的几年,一直在为变法做着准备。全国议论时政,宣扬变法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