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4597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0365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历史,新课标,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3.9 秦统一中国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理解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开篇之作。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为秦汉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对后续秦汉历史的学习至关重要。教材分为“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秦灭六国”讲述了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展示了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了秦朝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构建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巩固统一的措施”阐述了秦朝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筑驰道、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措施,展现了秦朝为巩固统一所做出的努力。新教材依据新课标,新增了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九卿等内容,引入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图、秦简等,使知识更加丰富全面,更注重落实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充满兴趣,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变法图强等历史有一定了解,知道战国七雄等基本史实,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认识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理解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知识,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阅读文字材料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能存在参与度不均衡、讨论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结果,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时空观念:通过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明确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时间及秦朝疆域范围,帮助学生构建时空框架,理解历史事件在特定时空下的发生与发展。 3.史料实证:提供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秦简等原始史料,以及考古发掘报告、史学研究成果等二手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秦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术语,阐释秦统一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和影响;认识秦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如抢答、投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