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07295

统编版(2019)必修 纲要(上)大概念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实践探索:课时5 文化繁荣——雅俗共赏与民族特色的张扬说课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1218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赏与,繁荣,雅俗,特色,民族
  • cover
(课件网) 课堂教学 第5课时 文化繁荣———雅俗共赏与民族特色的张扬 辽宋夏金元———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演变 大概念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实践探索 辽宋夏金元———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演变 第1课时 版图变化———从政权并立向大统一的转变 第2课时 制度创新———因俗而治与统治效力的磨合 第3课时 经济发展———物质革新与区域交互的并进 第4课时 民族交融———武力碰撞与民族认同的激涌 第5课时 文化繁荣———雅俗共赏与民族特色的张扬 1、结合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文本,理解理学的时代背景与主要内容,辨证看待其历史影响,了解理学对科技的影响及科技成就。 2、结合图文,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新发展,理解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特点。 3、感悟少数民族文字的特点,进而理解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4、感受辽宋夏金元文化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兼容精神还表现在宋代文化雅俗互融的关系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世俗文化的倾向。士大夫不仅以宽容心态接纳了世俗流行的下层文化,也有意让士大夫文化走上了由雅而俗、俗中求雅的发展道路。 ———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一、雅俗共赏———理学兴起(儒学的复兴) 春秋 儒学创立 战国 秦朝 魏晋南北朝 汉朝 隋唐 宋朝 继承发展 遭到打击 尊崇儒术 吸收佛道 三教合一 问题1:为何儒学需要“复兴”? 一、雅俗共赏———理学兴起(儒学的复兴) 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 ———杭侃《中华文明传真(两宋)》 嘲鲁儒 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原因1:传统儒学缺乏活力,日益僵化 程朱理学的背景: 一、雅俗共赏———理学兴起(儒学的复兴) 原因2:佛道盛行,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魏晋到五代以来的分裂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导致困苦的民众需要精神的寄托。 成佛:行善积德,追求来世的幸福 成仙:修炼成仙,追求无限的寿命 儒学:“敬鬼神而远之” 程朱理学的背景: 一、雅俗共赏———理学兴起(儒学的复兴) 在经历唐五代变局之后,在朝廷权威渐渐失坠和思想秩序日益紊乱之时,此种忧虑与急迫,显示出当时朝野对国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强烈诉求。于是,宋初通过以下举措就相当有意味:恢复与重建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有效性,以重建确立思想秩序。 ———整理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邵雍 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原因3:宋初国家政治的需要 原因4:儒家士大夫的努力 朱熹 程朱理学的背景: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世界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 认识论:“理”在社会中就是“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为专制统治提供了哲学依据) 仁义礼智信 问题2: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人生观: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内圣外王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方法论:提出“格物致知” 问题2: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材料 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