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塑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个活动是五年级(下)—以“生活中的塑料”为主题的第一个活动。 主题背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塑料制品普及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塑料的身影。塑料为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塑料的大量生产也加重了人类的能源消耗,同时由于人们处置不当造成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 本节课的活动主要是对于塑料的认识,为之后的--“自制泡沫盆景”和“‘限塑令’有效吗”这两个活动作好铺垫。 2、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a.通过对自己身边的调查,了解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b.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能力目标: a.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b.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交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活动重点:了解塑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活动难点:客观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开展了两年多了,在活动中基本能够较积极地去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的能力,一定的表达能力以及倾听能力,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本人又兼班主任一职,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较为熟悉,能较好地驾驭课堂,因此我所设计的各环节也更加突出并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三、说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发现法、自主探索法、讨论法 四、说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塑料知识的资料(文字、图片、短片等) 学生准备:对自己家里、身边的塑料制品进行侦察,并做好记录。 五、说活动过程 (一)播放科普,初认塑料 关于塑料的定义、生产原料、种类、应用等。 【设计意图:因为对于事物概念的定义,会比较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知识相对比较深,因此,这部分知识除了由学生自己去找材料外,我还把这些知识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塑料从生活中的表面形象认识,转化为对其的科学初步认识。】 (二)交流讨论,资源共享 1、让各小组成员在组内把课前调查塑料的情况互相交流 2、把在小组中得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填入书本P59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塑料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其次,通过交流讨论,资源共享,促使学生把活动前收集到的较为零散的资料进行整理,让组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游戏活动,再认塑料 游戏1:最棒“侦察员” 各小组派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同学参加比赛。 比赛规则:8位同学站成一排,在3分钟内,轮流说出有哪些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部件),答对得1分,重复或答错扣1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同学及小组获最棒“侦察员”及最棒“侦察组”称号。 【设计意图:我认为以游戏竞赛的方式来开展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符合了本年龄段孩子的特征。这个活动中,让孩子在竞赛中学习,在挑战中体会,在玩中感受,又让学生感悟到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再次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激烈争纷,突破难点 游戏2:挑战“擂主” 1、班级分为四大组,分别为“木头”、“金属”、“玻璃”和“塑料”。其中,“塑料”是擂主,任务是守擂,说出自己的优点得1分;其它3组攻擂,说出塑料的缺点得1分(教师应引导它们与自己的材质相比,比出塑料的不足;另外,在说明塑料耐热性差的缺点时,适时插播实验视频)。最后,哪个组得分多的为擂主。 2、师问题质疑:既然塑料有那么多缺点,那么是否可以摒弃塑料不用呢?让学生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看法。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