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84805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47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7017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民族,ppt,47张,变化,社会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坐标 知识构建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 北宋的政治(P28) 课程标准: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建 立及强 化中央 集权 北宋 建立 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像 局部 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建 立及强 化中央 集权 强化 中央 集权 措施 军事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政治 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地方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 轻武 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 积极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消极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且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负担增加 王安石 变法 背景 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时间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结果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①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②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方田均 税法 核实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微点拨 1.历代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方式主要有军阀割据叛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皇族内部争夺帝位、朝中大将发动兵变等,宋太祖夺取政权属于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2.与宋太祖相关的重要历史典故有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 3.北宋统一的是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并未统一全国。 4.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显著特点:一是分权,即分宰相权力与地方权力,从而集权于中央;二是集权,即集中军权、财权。 5.宋朝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基于汲取了唐末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掌兵和时常兵变政移发生的历史教训,有利于防止权臣的出现。 考点2 辽、西夏、金与两宋政权的并立(P33、37) 课程标准: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宋金之战和南宋偏安;通过岳飞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政权 并立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金 女真族 1115年 阿骨打 会宁,后迁都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政权间 的关系 项目 特点 史实 北宋与辽 战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 和 澶渊之盟:辽军撤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