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 1913年,英、德、美、法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③ ② ① ④ 工业增长速度(倍速) 1.3 1.9 8.1 4.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一)一战前: 表现: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 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战时飞机 一战时坦克 凡尔登战役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贸易占比等角度思考。 政治发展不平衡从各国政体,民主制度比较健全或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角度思考。 垄断组织产生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科学技术的发展③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二)一战后: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 警惕网络借贷风险 罗斯福 希特勒 罗斯福 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掠夺。 应对: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二战。 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对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 ②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 背景: ①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不断恶化。 ②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胜出。 新政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 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 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 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领取救济的人群 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所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对新政的评价: ①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②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形式,为其他国家应对危机提供了借鉴。 倾倒牛奶。 原因? (三)二战后(纲要下) 黄金时期(二战后到20世界70年代初):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现代科技进步极大提高生产力;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科技、体系因素) 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复苏和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存在问题:经济危机时有发生,波及范围更大。 ①原因:资本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