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6472

《蜀相》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684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蜀相,课件
  • cover
课件37张PPT。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联曰: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蜀相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典诗歌(体裁)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 五言 绝句 七言 近体诗 五言 律诗 七言 《石壕吏》《登鹳雀楼》《回乡偶书》 《过故人庄》《蜀相》《书愤》没有格式、平仄限制有格式、平仄限制1.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怀古诗 2.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或《武侯祠怀古》为题?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另以《蜀相》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蜀相 (七律、怀古诗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寻访祠堂 叙事(仰慕)颔联:祠堂春色 写景(叹惋)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比较理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襟,衣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  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作者用哪些语句勾勒人物形象? 塑造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雄才大略 忠心耿耿 无私奉献 壮志未酬诗人塑造这些形象有什么用意呢? (塑造这些形象有什么作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