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11244

18.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77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版
  • cover
18.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2.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写出探究报告。 3.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4.调查本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这部分重点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因此课程设计结合课标要求,也进行了重点的突出。由学生探究固态和气态能否相互发生转化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并利用数字化实验更加准确细致的向学生展示,丰富了课堂展示形式,也优化了原本实验的不足。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经过八年级质量和密度的学习,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也有了基本的认识,结合生活经验对物态之间的转化也有基本的了解。进入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观察更为细致,因而学生结合着冰、水、水蒸汽之间的变化现象,能够顺利进行熔化与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学习。但是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化,例如具体到冰和水蒸汽之间的直接转化,并不能很好的进行现象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该节课的实验都相对应的操作难度比较低,但是对学生的分析和类比、总结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这一方面会觉得有难度,所以对现象的解释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表演魔术:“自动充气的气球”该环节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由学生观察放入固体但是气球慢慢变大的过程,创设疑惑环境;并通过让学生触摸感受不同,为升华的吸热现象做铺垫。 二、新课教授 1.明确本节课的素养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2)能够综合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树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升华与凝华: (1)由学生上台填写物态变化的框架,进行简单的课前复习。针对不完整的框图引发学生对“固态和气态能否发生转化”提出疑问。 (2)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碘锤放到热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说明物体状态发生了什么改变呢?再将碘锤取出晾凉,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答:放入热水后碘锤变紫,晾凉后发现紫色消失。说明固态和气态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该过程需要注意:干冰温度较低,不要直接用手碰触防止发生危险;不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防止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碘发生熔化,影响实验观察。 3.升华与凝华的吸放热 (1)学生先进行猜测,并阐释自己的猜测依据。 例如:碘锤需要放到热水中才能升华、放了干冰而变大的气球变得冷冰冰等。 (2)利用数字化仪器———温度传感器展示干冰升华时周围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干冰处的温度传感器示数下降,说明升华过程吸热。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有什么现象 (1)小组讨论并展示。 例如:雪糕上的白霜、霜降、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营造舞台效果、冻衣服晾干、灯泡表面变黑等。其中结合霜降这一节气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实际演练:为什么永久的灯泡会发黑呢? 学生答:开灯时,温度较高,钨丝升华变成气体;关灯后,温度下降,气体重新凝华成固体附着在灯泡表面,所以灯泡变黑。该步骤难度提升,从单一的物态变化到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 (3)小实验:将少量热水倒入盛有干冰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 学生答:有大量的“白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