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78387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七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过关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06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易与,检测,过关,环境,居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七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选择题 1.(2024届T8联考,11)公元前3千纪,西亚地区腓尼基人从埃及输入亚麻,从塞埔路斯输入铜,从安那托利亚输入锡……而自己则输出木材、象牙制品、青铜制品、用紫红色染料染过的纺织品等。由此可知(  ) A.商业贸易引发社会分工 B.古代腓尼基人的工商业经济发达 C.商品出现了世界性流动 D.古代腓尼基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2.(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2)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还出现了关于租税徭役的内容。这些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据此可知(  ) 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 B.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C.契约观念逐渐流行 D.经济立法程序严格 3.(2024届浙江浙南名校联盟联考一,16)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4.(2024届广东深圳宝安调研,12)有学者统计,在16世纪印度洋贸易体系的船运登记总吨位中,葡萄牙占6%。葡萄牙在东亚的贸易利润的80%左右都通过东亚国家内部的贸易来获得。材料表明(  ) A.葡萄牙垄断了亚洲这条航路 B.传统商路仍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霸权遭到了荷兰抵制 D.东亚国家仍掌控世界贸易 5.(2023广东部分名校1月联考,4)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住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及南宋前期开始,“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 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 6.(2024届广东调研一,5)明末清初,大量出现的货币商人创造了账局、印局、票号等金融机构,凭帖、兑帖、上票等金融工具,信汇、票汇、委托代理等金融业务。股份融资、两权分离、行会制度等金融制度也逐渐出现。这反映了当时(  ) A.官方金融机构逐步建立 B.功能完备的银行开始产生 C.政权更迭催生制度创新 D.近代金融的雏形已经出现 7.(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7)据统计,自1872年至1875年,仅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外语学馆就有14所,加上此前已有的兼教外语的西学堂等,1875年时上海至少已有24所教习外语的新式学校。这反映了上海地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 B.中外交往得到扩展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8.(2023广东深圳光明一模,8)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 C.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D.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 9.(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开学考,14)与1913年相比,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下降到仅为1913年的50%,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 D.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10.(2023广东茂名一模,10)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发展到668个,增加了2.46倍;而建制镇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