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23376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82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制度,社会,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2单元 第6课 教学设计 第2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素养提升 四、素养阐释 五、认知升华 六、学业达标 第2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的基本过程,构建“时空观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 2.透过史料分析英国和美国的文官制度,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二、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中古时期 (1)前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2)后期:随着王权的扩大,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 2.近代早期 (1)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2)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3.工业革命后 (1)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2)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3)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4.概念阐释———政党分肥制 又称政党分赃制,是执政党的领导人把政府公职、官位大量分配给本党党员的用人制度。政党分肥制刚出现时曾起过否定以门第和私亲任官的贵族制、恩赐制和徇私制的进步作用,但后来发展为一种任人唯亲的制度。 5.图解历史———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 工业革命(经济基础)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政党更换频繁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上层建筑)      亟须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知识点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概况 (1)含义: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 (2)作用: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确立 时间 目的/原因 内容 18世纪初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1855年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 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 进一步完善文官制度 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3.扩展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4.情境再现———政务官与事务官 观察上图,指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有何作用。 提示: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5.图解历史———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知识点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政治中立和服从领导 ①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②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