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29134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310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 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自动化、产品化。 2. 1930 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 3. 1941 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4. 20 世纪 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 5. 2014年,中国袁隆平培育出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 1000千克。 二、食物储备的现代化 1、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不断提高;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技术和工业迅猛发展。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3、20世纪 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1)危机 ①人口激增。 ②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面积镜减。 ③气候变化。 (2)有利 ①科学技术发展。 ②食物生产现代化。 ③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3)行动 ①联合国 1945年成立粮食及农业组织,积极为粮食安全行动。 ②中国 1996 年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③中国袁隆平杂交水稻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2. 食品安全 (1)病源 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②抗生素过度使用。 ③食品添加剂过度甚至违法使用。 (2)行动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拓展 各位同学,请注意不要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两个概念搞混。 粮食安全,指的是能够稳定地让所有人取得足够食物、免于饥荒的状态,当今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情况正冲击着粮食安全,某些国家会把粮食作为外交武器,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维持一定的粮食储备,以应对天灾等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 食品安全,指的是在食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保障食品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一、单选题 1.明朝中期,中央政府规定“各处起运京仓大小米麦,先封干圆洁净样米,送(户)部转发各仓收,候运粮至日,比对相同,方许收纳”。此举( ) A.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B.避免了官吏克扣贪污 C.明确了赋税征收程序 D.有利于保障粮储质量 2.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及饥饿发生率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 地区 1990—1992年 1995—1997年 2005—2007年 数量 发生率 数量 发生率 数量 发生率 世界 843.4 16 787.5 14 847.5 13 发展中国家 826.7 20 768.1 17 835.2 16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587.9 20 498.1 16 554.5 16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54.3 12 53.3 11 47.1 8 近东和北非 19.6 6 29.5 8 32.4 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64.9 34 187.2 33 201.2 28 发达国家 16.7 <5 19.4 <5 12.3 <5 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 B.粮食杂交育种新技术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C.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均持续下降 D.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3.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 ) A.逐步地改革统购统销的政策 B.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4.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亿吨增至18亿吨,其中发达国家粮食产量从3.8亿吨增至8.9亿吨,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从2.5亿吨增至9.1亿吨;世界总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其中发达国家人口从6.5亿增至10.6亿,发展中国家人口从18.6亿增至37.1亿。这一变化说明( ) A.食物供需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长期落后 C.发展中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生产 5.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