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石桥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2.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3.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4.成语“馨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馨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5.“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7.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句真实反映了( ) A.唐朝的疆域辽阔 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唐朝对外交流广泛 D.唐朝盛世辉煌景象 9.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10.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11.小明在读《唐太宗传》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长城事“一笑置之”的理由是( ) A.长城已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B.唐朝北方无边患 C.唐朝国力衰弱,无财力支持 D.唐朝民族关系融洽 12.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13.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国后向人们描述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与国家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C.日本仿照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D.玄奘在奈良讲经 1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1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