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3649

9《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59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了解这一天里“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2.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了解作者,走近那个星期天 活动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平时学习很辛苦,你对星期天都有哪些美好的期盼呢?说说看。 2.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去看一看文中的“我”是怎么表达期盼的心情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活动2:交流作者,了解背景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那个星期天》,你对史铁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交流:史铁生(1951—2010),中国杰出作家、散文家,生于北京。作品颇丰,代表作: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等。他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质朴简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内涵深刻,有强烈的感染力。课文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务虚笔记》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2.了解了作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星期天。 【设计意图:课伊始,师生通过谈话导入课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接着,师生交流讨论作者,了解作者的背景,对课文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课前搜集资料,也是对学生搜集资料、提取关键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模块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活动1: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过渡语: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学习任务,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 1.(出示任务一)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通过朗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说一说。 3.(出示词语) 明媚 蚁穴 耽搁 绽开 揉动 急遽 亲吻 依偎 沉郁 惊惶 念念叨叨 (1)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标红部分的字音。 (2)小老师带读。 (3)全班齐读。 4.词语读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生自由说) (出示)急遽 (1)把词语放进句子中,你就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读读这句话。 (出示)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2)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3)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联系上下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活动2:梳理脉络,走进文本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3.用完整的话来再来说一说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在词语认读上互教互学,由浅入深,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顺序,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培养概括能力。】 模块三:细读课文,感受心情变化 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过渡语: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走进任务二。 1.(出示任务二) 思考: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默读课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相关语句,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完成问学单上的表格。 时间“我”的心情早晨上午下午黄昏 2.学生自主圈画语句,作批注。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活动2:汇报交流,感受变化 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问学单投影) 时间“我”的心情早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