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 等-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3.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谈及“九- 八”事变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 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 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 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最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 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4.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 的主张转变,并于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 苏联前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 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蒂 B.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直接导致东北的沦陷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 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9.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花本兰从军》《文天样》《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民众关注国家命运 10.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 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 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 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 诗话》 《中国民族 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1.右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12.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两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 .淞沪会战的爆发 13.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③民主、科学 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14.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 - -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